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张勇/文8月8日,“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”这一话题在资管领域引发热议。截至2023年6月末,公募基金凭借27.69万亿元的规模,首超同期银行理财的25.34万亿元,“资管一哥”宝座易主。
虽然这只是一个时点的数据,未来还可能有变化,但依然可以被看作是历史性的超越。这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,足以说明公募基金市场发展不断走向成熟,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选择。
规模“临界点”出现在此时,背后是一个“此消彼长”的过程。近年来,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一直呈震荡缩减态势,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(2023年上)》显示,截至2023年6月末,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降幅达13.07%,较2022年9月末30万亿元规模的峰值下滑超4万亿元。
与此同期,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。从近十年来看,公募基金规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,2017年二季度超过10万亿元,并迅速于2020年四季度站上20万亿元关口。数据显示,2022年底,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合计26.03万亿元,与当时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相差1.62万亿元;到今年6月底,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至27.69亿元,反超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逾2万亿元。
银行理财规模下滑,深层次原因是资管新规“打破刚兑”和“净值化转型”带来的银行理财优势的减弱。净值化背景下,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,不少投资者还在适应这种变化;此外,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较年初下降,也是受去年“破净潮”余波影响,投资者信心仍待恢复。
当银行理财的相对优势不再明显,投资者转而寻求更具多元化和均衡化的资产配置。公募基金凭借专业的投资能力、完善的制度设计、丰富的产品体系等比较优势,被更多投资者看到。这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。
相比于银行理财,公募基金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,包括股票型基金、债券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等,能够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;此外,公募基金信息披露充分,在产品的透明度与灵活性等方面都更具优势。
不过,我们也应看到,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量,其中主要贡献来自固收类基金,权益基金(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)规模则出现缩水。此外,在公募基金接近28万亿元的规模中,权益产品合计规模占比还不到三成。近年来,监管层一直在持续大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,推动公募基金行业“总量提升、结构优化”。对于公募基金来说,应该做好权益投资,进一步提升权益投资比例,如此才能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应该相信,随着公募基金市场发展不断走向成熟,以及居民投资理财偏好发生变化,公募基金有望持续成为居民理财投资的重要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