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点击音频,即可收听
本期主播 | 杨枪枪
最近见了几个朋友,个个“电量不足”,就连说话也有气无力。
“每天下班,就想躺着,不想洗澡,不想说话。周末也哪儿都不想去,就想在家静静。”
“办了张健身卡,就去了几次,实在是提不起精神。”
“报了班学习,一上课就犯困。”
“记忆力好像越来越差了,每天脑袋里一团浆糊。”
……
他们不是少数人。
中年人的生活就像一场拉锯战,工作遭遇瓶颈,夫妻关系趋于平淡,孩子教育令人忧心,父母已然老去,让人应接不暇。
身体累,心更累,精力长期透支。
怎么办?
精力管理大师吉姆·洛尔提出了四纬管理法。他认为,精力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,它包含四个方面,体能、情感、思维、意志,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
而且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有效精力管理需懂得“开源节流”,既要及时补充精力,更要尽量减少浪费。
接下来,从4个纬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练习方法。
478呼吸法,帮你缓解焦虑
体能是精力的基础,而呼吸是体能的基础。
当我们焦虑或生气的时候,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,大量燃烧精力。
推荐练习478呼吸法,让呼吸变得深且缓,减少精力消耗,快速回血。
478呼吸法由Andrew Well博士首创。在练习者心中,它是超好的天然镇静剂。经常练习,可让人快速进入深度睡眠。
方法很简单,无需任何设备,随时随地都可进行。它能够有效提升氧气吸入量,让人快速放松下来,恢复精力。
首先,闭上嘴巴,用鼻子吸气,在心里默数4下。
其次,屏住呼吸,用同样的节奏在心里默数7下。
最后,张开嘴巴,慢慢呼气,持续8下,可以同时发出“呼”声。
一组三次,先试着做三组。
如果你觉得还是无法放松下来,可以感受一下是哪块肌肉无法放松,将意识放到那儿,配合呼吸,让它放松下来。
多试几次,慢慢地就能找到感觉了。
478呼吸每一组的时长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,只要保持478的节奏就行。
刚开始练习,屏气时,可能会有窒息的感觉,不要强撑,一点点延长练习时长。
最关键的是,学会放松。越紧张,氧气消耗量越大,持续时间越短;越放松,氧气消耗量越小,持续时间越长。
我们也可以想象自己在水下,尽量让自己憋气时间长一点。
调研显示,很多有睡眠障碍、焦虑症的人,通过练习478呼吸法得到了极大缓解。
如果你日常精力不足,可以试试,比昏睡几小时的效果更好。
PERMA,积攒“积极情绪”
积极情绪像魔法一样可让人充满斗志、思维敏捷、不畏挫折,活力满满。反之,消极情绪像毒药一样让人意志消沉、反应迟钝、畏首畏尾、无精打采。
事实上,很多人精力不够,都是因为内耗过多。
心里常年被各种各样的事塞得满满的,好似困在了一张无法逃离的网,幸福感严重缺失。
何以解脱?增加积极情绪!
不仅能极大减少精力消耗,还能持续补充精力。
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·塞利格曼认为,积极情绪是让人从各种生活挑战中快速复原的神药。
经过数十年实证研究,他提出了PERMA法则。PERMA取自5个英语单词首字母,分别是积极情绪(P)、投入与专注(E)、良好关系(R)、意义感(M)和成就(A),可化解现代人日益沉重的“倦怠感”。
也就是说,多创造心流体验,多与人链接。
所以,当你精力告急的时候,可以试试以下方法:
A、找一件让你感觉有价值、有一定挑战,但是稍微努努力就可以达成的事做
比如,做手工、锻炼10分钟、临摹一幅字帖、背几十个单词、收拾屋子等等。
注意,一定得是你感觉有价值的事。
假如你对做手工一点兴趣都没有,它便不能疗愈你。而有些人特别爱做手工,一做手工就神采飞扬,不知时光流逝。
无论做什么,“允许”自己充分享受这一段“无所事事”的时光。尤其是很焦虑的时候,告诉自己现在是充电时间,并不算浪费时间。
刚开始练习,可能比较难以静下心来,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,就能越来越快进入状态。
长期练习,能有效提升专注力和身心能量。
B、尝试安全岛练习
回想一下,你在什么地方待着会感觉状态特别好?
平时,比如说旅游的时候,有让你感觉特别好的地方,试着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它,记下那一刻你的感受。
当你离开的时候,就越容易在心理上重回那一刻。当然,还可以用视频或照片记录那一刻,帮助你回忆。
想象一下,自己现在又去到了那里。试着看一看、闻一闻、摸一摸你身边的景物。想象越具体,感受越真切。
当然,也可以是虚拟的地方,只要让你感觉很放松、很舒服就行。
C、和值得信赖的人,聊一聊你此刻的感受。
如果没有,写下来或者录下来也可以。
给情绪一个出口,它就不会一直消耗你的精力。
给思维按下暂停键
《当下的力量》一书作者埃克哈特认为,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。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,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。
也就是说,我们以为思维是自己主动制造的,但其实很多时候思维是下意识的,我们不过是它的提线木偶。
事实上,也的确如此。
试着观察一下你的思维,会发现它根本停不下来,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。一念起,心生烦闷;一念起,心生忧虑。
很多人,每天就是被这些念头折磨得心力交瘁。
要摆脱控制,就得让思维暂停。只要能让思维暂停,很多痛苦就会消失。当然,也会极大减少思维精力和情感精力的消耗。
推荐两个练习:
A、观呼吸
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,盘坐、跪坐都可以。后背保持直立但不紧绷,肩膀自然放松,下巴微收。
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,观察呼吸由鼻腔吸入和呼出。刚开始,注意力很容易游走,没有关系,轻轻拉回即可。
当心变得较为平静和专注的时候,观察全身所有的感受。觉知感受的变化无常,练习不对其起反应,借此培养平常心。
观呼吸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,而是通过让注意力集中觉察念头如何来去。
你会发现,你脑中的念头比你想象的分散得多,而很多是无意义的。
每次练习持续30~60分钟。通过不断练习,你的感知力会变得更为敏锐,更能专注于当下,更不容易被下意识的念头牵着鼻子走。
B、三分钟呼吸
三分钟呼吸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整理内心,它是观呼吸的简化版。
有意识地提出“我在哪儿”“出了什么事”之类的问题,将注意力快速拉回到当下,
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,当注意力离散时,轻轻拉回来。
觉察呼吸和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感觉。
三分钟呼吸能够将人从无意识状态快速转化为有意识状态,从而让你的思维变得更有序。
仪式化习惯,制造生活小惊喜
很多人精力消耗过快,是因为强迫自己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。
不想每天围着孩子转,不想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,不想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去挤地铁……
但是,又想变得更好,并不想真的摆烂。
一句话,就是躺又躺不平,卷又卷不动。
怎么办?
多培养仪式化习惯,让必须要做的事变成习惯,后台运作,就可以更轻松地让自己变得更好了。
以养成运动的习惯为例:
A、确定你要养成的习惯:运动。
B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运动,把不得不锻炼的理由尽可能列出来。
很多人无法坚持做一件事,往往是因为意识层面觉得自己该做某事,但是潜意识层面却有各种阻抗。
即便刚开始能够靠意志坚持,但人的意志力是有限资源,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,光靠意志坚持往往难以长久。
事实证明,理由越充分,就越容易坚持下去。
C、设置固定启动动作。
万事开头难,很多事只要开始了,就会像被启动的飞轮一样越转越顺。
所以,真想做某件事,最快进入状态的方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开始。
完成比完美更重要。
哪怕只是一回家就换上运动装。运动装一穿,你可能会想出门走一走,走着走着,你就想跑一跑,跑着跑着,你就会想爬山。
启动动作,不要很难,能有趣更好。
D、设置即时奖励机制。
我们都知道,及时收获正向反馈,能有效刺激相关行为更多发生。
而这些奖励最好能与目标习惯息息相关,否则强化效果不明显。
因此,要让运动持续下去,可以奖励自己一套修身的运动装,而不是奖励自己大吃一顿。
E、设置打卡起止时间。
有时间限制,既可以增加行动的紧迫感、目标感,也可以减少压力。
试想一下,若跟你说,从今天起,每天早上跑步30分钟。你会觉得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。
如果说,从今天起,接下来一周,每早跑步30分钟,就会觉得只有一个星期,咬咬牙就过去了。
总之,刚开始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只要让习惯启动就行。
F、与其他已经养成的习惯联动。
比如说,每天都要上下楼,从坐电梯,改成走楼梯,既不占用太多例外时间,又容易形成习惯。
G、试着记录自己的变化,并发布到朋友圈。
这样做,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,也能够吸引来同频之人,增强与人的链接。
阅读、写作、工作亦如此。
试着建立一套固定的仪式,让它变成下意识动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次不要设置自己太多目标,毕竟刚开始坚持做一件事还是要消耗意志的,待这件事变成习惯后再做另一件事更好。
可以从最核心的事开始,也就是那些对其他事情影响最大的事。
日剧《晚酌的流派》,女主为了每天下班后能喝上一口风味最佳的酒,高效完成工作,下班后就去健身,潜心研究美食,特别治愈。
因为有酒,再苦的生活也变得能够忍耐了。
事实上,每个人都可以培养这样一件能够带来积极蝴蝶效应的习惯。让仪式化习惯,推动更多美好事情的发生。
同时,要记得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坚持。
非必要的事,就没必要为之浪费意志精力了,把有限的意志放在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
结语
精力管理的核心其实是自我关怀。
当你“精力告急”,是身体在提醒你:“亲,该腾出点时间好好爱自己了。”
爱自己,是让自己保持充足的体能、积极的情绪,不做毒性思维的奴隶、不做无谓的坚持。
爱自己,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习惯。
它要求我们时刻对自己的身心感受保持敏锐的觉察,不忽视、不强求。
更为重要的是,它试图把你逼至绝境,让你反思“怎样让自己过得更自在畅快?”
现实中,很多人没被彻底掏空的时候,总想着再撑一撑,撑一撑吧。
总是在精力枯竭的时候,才愿意停下来思考:这样拼,真的值得吗?
是时候,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了。
事实上,很多时候,慢下来反而更快。
*本文由张德芬主笔团和非也共同创作,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。
策划丨kiwi
编辑丨银古
主播| 杨枪枪